Navigation

    Solid 中文社区
    • Register
    • Login
    • Search
    • Categories
    • Recent
    • Tags
    • Popular
    • Users
    • Groups
    1. Home
    2. creator
    C

    creator

    @creator

    Chat Follow Unfollow
    5
    Reputation
    94
    Posts
    772
    Profile views
    1
    Followers
    6
    Following
    Joined Last Online

    • Profile
    • More
      • Continue chat with creator
      • Flag Profile
      • Block User
      • Following
      • Followers
      • Topics
      • Posts
      • Best
      • Groups
    creator Follow

    Posts made by creator

    RE: solid理论理念与实际的多方实际情况

    可道云。可以在个人PC上布署的网盘系统。
    https://kodcloud.com/download/下载链接里有个windows一键体验包,自带安装环境。
    实测可用。
    相对爱莫助手一类软件,其实现更加简洁。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solid理论理念与实际的多方实际情况

    有段时间没来论坛了,但相信各处都是一样的在发生变化。

    solid的提出有其背景,我们共鸣,所以聚集于此。

    问题的解决,
    有技术产品上的,有协议上的,
    有生态自然设计上的,更有思想认识上的。
    有系统工具上的,有数据本身认识的。
    此处,阶段总结,阶段回顾。

    认识之初,
    大师在solid里主张的一些基础自然常识,有助于一些突破思维固囿,比如使人认识到应用与数据间是可分离的,计算机诸普及之初,这本是常识,但到了资本化平台化的偏颇处,这常识就珍贵了,如醍醐灌顶使人一下就醒。

    大师主张技术赋能,通过一系列设计,将数据主导权交还普通用户,很带感,技术兴奋,关注者也兴奋,因为大师本身传奇,或者对solid平台项目的期待,大师的描述,也的确诱人。

    但solid并没有来的那么快,世界自行演变,出现了不少或已存或将有的变化。
    大师是打算走再造重塑的道路,但是契合他理念的契合大家数据控制需要的产品和思想认识不断地产生,并不只是solid。

    奥图地图浏览器,API对接诸源中心,一个应用使用多处的成品数据。这个结合大师的应用数据关系来看待。

    坚果云支持WEB DAV,可以为很多应用创建不同的通行证,这协议允许不经网盘客户端读写存储服务器,能够文件版本存储。这个结合大师的pod设计来理解。

    个人云工具上面,现在的一些文档类,有做到那种用电脑在网页编辑文档,手机中文档即时更新的,比如石墨文档。更有一些开发者在开发局域网版本的APP与电脑网页版的连接。
    结合坚果云的,这让人想到,局域网的多终端同文件编辑和存储的单机本地云备份,和局域网云的本地备份。
    这些都是只要意识到很快就能实现的吧。

    思想上也是,坚果云知乎官号分析过网络数据存储上米国同国内用户构成性质不同所导致的“生态差异”(所以打引号的生态,是几无生态),数据的重要性不同,定价服务不同。我们于此例可以见数据重要级别并不同,并非就等同价值。
    我们可以思想上认识,怎样的数据自有?怎样的数据权力?
    我们需要全自主么?并不。
    我们需要绝对的数据权力么?并不,要交换的。
    主在哪里?视听环境上,与网络关系上,所知与所权的透明对称上,意愿与开发技术的结合上。
    思想综合认识,网络走着走着,局域网内网云的技术产品应用门槛会自然降低下来,
    如果有划时代的网络出现,大概是
    诸如QQ之类,会有内网服务器与平台服务器的登录切换,
    诸如文档类,会是本地中心,平台的分发。
    诸如运动健康数据采集类,也许会发展到切身数据明确归用户,平台公司需要有偿使用的情况,毕竟数据的重要性有些差别,切身诸隐私数据那不一样。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Tim Berners-Lee出席 2019 年 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发表演讲

    用户可以将 Solid POD 设立在自家的计算机,也可以选择储存在其它 Solid POD 服务供应商。而每个人也都可以通过 Solid 的开源接口,开发成为 Solid POD 服务供应商,如 Berners-Lee 所创办的 Inrupt 公司便是要率先推动这样的服务市场。
    Tim Berners-Lee 解释,从 Solid 的角度来讲,大体的原则就是,有不同的数据,放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连接任何的 APP。但是任何 APP 都应该和任何的途径相兼容,这就是 Solid 的一个协议。所谓协议是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不可变的。然而它并不是特别困难,连区块链都不是,任何开发者随时都可以做。
    当开发者开发自己的 APP 时,编程所使用的是全球通用的 Solid API,它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只要 API 可以兼容,那么开发者一打造应用时候就会发现已经有成千上百个人在使用你的 APP 了。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是兼容的,而且是一致的标准。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未来的软件定义一定是本地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

    IDC认为,接下来存储技术有以下三个重点关注的方向:
    一是通过软件定义技术,让整个存储系统有更好地扩展性和灵活性、敏捷性来支撑数据爆炸。
    二是存储能够智能化地应对数据量的增长,有智能的数据规划能力,而不能把存储的管理分割出去。在数据爆炸时代,一定要有智能化的技术来管理存储起来的大量数据。
    最后,未来的IT发展特点是数据和应用都基于云,在未来的多云环境下,数据的流动和管理是在存储方面关注的具体趋势。
    例如,未来的软件定义一定是本地的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通过同一软件管理平台自动地支撑整个系统架构。现在,全球的软件定义存储市场未来五年的增速大概是15%左右,远远高于全球传统存储3%的增长率。而中国的市场更是跳过了传统技术走向软件定义存储主导。据预测,中国未来五年软件定义存储市场的增速会超过30%,到2022年整个中国软件定义存储市场大概会接近40亿美金规模。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context={"nid"%3A"news_9367463997695368072"%2C"sourceFrom"%3A"bjh"%2C"url_data"%3A"bjhauthor"}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RE: 世界在进步……由少数人推进……

    solid理念的架构,更生态,更自由,我们期待它的精彩。开发者们努力喽。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世界在进步……由少数人推进……

    先河私有云服务器。

    服务器硬件搭配操作系统,极简安装。

    首先是迈出了步伐,很赞。

    价格很给力,还赞。

    系统多终端多方式访问可用,依然赞。

    绑定不同先河私有云服务器的账户们可以交互,赞。

    局域网的,也是互联网的。不错。

    也有不足,

    定位家庭版,弊病很大。通过它,我想到了自建数据中心的意义与缘由,娱乐性的东西,数据价值不大。

    集成式的系统固然方便(基本)。专有功能是自建数据中心的重头。尤其个人生产经营型。此外还有团队协作型云系统,大有空间。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RE: 有办法证明服务器上运行的程序和开源版本一致吗?

    不必与开源一致吧,硬件服务器的厂家会基于来源搞拓展开发的,技术对于普通用户们是个大大的黑箱,只能是信任使用监督。按发展趋势,用户自行添置服务器,服务器预装这类系统,预装应用。——这是早先已有发展路径,只不过之前是搞中心平台,现在是自建中心。一旦自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支配在自有系统里。而靠谱的人之间建立联系,共享数据,使用纯工具产品来交互,世界就少了很多意外闯入与诱导设计。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与自然契合的分散的泛中心:solid与b2b

    solid目前的设计,有没涵盖这方面的内容。
    中心化互联网阶段,是c端互联网阶段,是大众互联网阶段,
    b2b不适合以上阶段,
    人们的消费娱乐可以相似,中心化,
    但是b2b涉及行业交叉产业对接,
    事实上也是无法平台化解决的,它就不是平台的事儿。平台聚拢分散,不如分散本来分散。
    他们之间数据交换,应是中心间的通讯,
    他们自主管理好自己的,有需要便可对接,数据交换,智能管理之类。
    solid的设计、信息系统服务商、企业自建中心,他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这个与未来搜索演变的,异曲同工,路径不同。

    ————

    如何作一幅画,能让诸相不同的众生看了都说画的是自己,一丝一毫都不差?
    答案是,玻璃是如何变镜子的,涂抹上那一层,那就是你的画。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再理解solid,局域网的,局域网间的,才是世界的。

    solid的理想描述应该是泛中心吧。一直觉得solid应该是互联网本初的架构——让不同的局域网能够通讯。

    pod总让人想到另一种数据集中,实际就是另一种数据集中,个人数据不再因为应用与平台绑定而割裂,而我们可以有很多应用可以用。
    应用数据相分离似乎是一眼的惊奇,然而不是似乎,正因为分离开,个人数据才不再割裂。

    solid若成,个人和组织便涌向solid生态,服务大众的平台互联网公司,除下沉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只要裁员,要二次创业。
    互联网格局因此要重组,并且要重新出发。以个人的单元中心,搜索也好,虚拟货币也罢,都要围绕着个人赋能才有进步以及现实意义。

    搜索举例来说,以目前的思维信息的有效传递需要细分又细分的搜索,如果换用个人主体,个人积累的分门别类的数据,天然就是有效信息库,若从个人出发,那么solid生态里也还会再有平台,但都是途经——借用专业词汇”描述信息的信息”的东西就有意义了,而且正当位——平台是发现媒介,个人那里才是最终目的地,或许关系能从人机重新回到人与人,像久远以前,找对人,就解决问题。
    以上例子有完整的价值链,符合一般商业规律,不似眼下资本投资却是免费提供的互联网,必然产生很多拧巴,当平台创业者击鼓传花,拿公司做圈钱道具……solid此时出,正好。不出互联网也自发进入重装互联网的、个人单位消费微型服务器自建局域网的中期。
    数据是个人的,权力是个人的,利益也是个人的,个人需要的,忠诚可靠的工具,精确的访问控制,而非平台运营和设计,再来个大数据隐私什么的,哼。

    虚拟货币,不要纠结技术无解了,技术有解,也不可实行。区块链的想要去央行的平台化,然而干的是中心互联网时期才会干的事,统一服务全世界人民。别的不说,就账本来说,每个节点都有每笔交易的备份,无限膨胀的数据存储——要命,个人绝不喜欢。

    互联网是众多局域网中心的汇集,果然要做虚拟币,现在可以做个人人可用的Q币系统,solid成行,可以考虑进去虚拟币间的对接,前者是常见会员充值,后者是个人与个人间的会员共享,此处架设有开放平台式登录,不仅共享登录,而且虚拟币间互通兑,这些场景,具体而自然。
    局域网的,局域网间的,就是世界的。

    posted in 综合讨论 •
    RE: 四百块卖装了 SoLiD POD + https 域名的 ruff 开发板会有人买吗?

    好想法,让人眼前一亮,是个练手的好机会,一个人力量不够的,论坛诸位合作来搞。一时不能完成的,经年累月来搞。

    posted in 综合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