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 Solid 在中国有了中文社区。Solid 目前在国外还在向前发展,但是在中国似乎很少人愿意讨论这个话题。
不管如何,如果你来到了这里,欢迎你在这个帖子下面自我介绍,以让更多人认识你。
希望同大家一起让 Solid 中文社区活起来!
大家好,很高兴 Solid 在中国有了中文社区。Solid 目前在国外还在向前发展,但是在中国似乎很少人愿意讨论这个话题。
不管如何,如果你来到了这里,欢迎你在这个帖子下面自我介绍,以让更多人认识你。
希望同大家一起让 Solid 中文社区活起来!
SoLiD 是个很有趣的概念,希望我能见到它真正实用的那一天。亲眼目睹甚至亲身参与一个事物的普及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棒的体验。
去中心化的网络是十分引人遐想的,我仿佛看到了抗击 赛博朋克 的勇士们的奋战 ,虽然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还只是少数人。
@linonetwo 1、关于平台。 solid运行在目前的互联网之上,根治基于个人数据和关系绑定的商业模式建树。我看到的图景是,有相当部分的非社交群体用户会转用solid式的付费纯工具,更集中,更有效率,更稳妥。**solid相对于现有网络,是一个平行生态、补充生态,**说服现有巨头采用solid式设计是可选项,不应该考虑原有数据的转移,应该考虑的是现有巨头,它们要考虑依据solid规范,开发solid版本的开源应用程序,以在新世界里获得另一份收益。2、点对点的订阅。webID应该不收钱吧。这点我不确认,它应该是solid生态下的权限控制识别依据。solid生态下,存储空间即平台,一点订阅,一点允许订阅;一点留言,留言在双方的空间,就这么社交,不假第三方空间,中间的交互机制应该就是solid规范底层设计的核心所在了吧。
@creater 居然是用过 usenet 的大佬,我也在想 solid 的商业模式,不过我从技术角度来思考,solid 上做内容平台还有点难度,我觉得它的架构天然适合的是以前那种点对点订阅的模式,不知道这种模式以后市场还大不大。
不过现在在中国支付非常方便,点一下用支付宝支付再按一下指纹就能买服务,我觉得这么小的支付阻力可能可以支撑起 solid 与免费商业模式的竞争。
1、感想。用网视角发现的solid,常常用搜狗英文爬官方网站。当时在inrupt的官网上留言建议设立中文开发者社区来,今天追踪到了,应该是巧合吧。2、说下我对solid规范实现应用的理解,下面简称solid,大家指正。用网视角,solid天然契合付费互联网的需要,可以釜底抽薪的使个人摆脱被社交,拥有云工系统工具,也使一些工具开发者个人开发者和小团队可以不依赖公司而自己打天下,像互联网早期极客一样,但是与早期不同,“内容创业”之后,人们都有付费购买意识,开发者能获取到收益;存储上也是,可以有大型从业的商机,从BT技术的文件!碎片、比特币的账本系统!加密和出租智能路由!空间不同项目的存储特质看技术发展和商业模式空间,操作空间很大并且十分有利于摆脱无谓的监视审查,solid将是稳固的。3、对solid式应用竞争免费商业模式的期待。资料显示它们将具有开源特性,大概对应无后门特质,这符合用网思想对工具回归工具的呼唤,PC上有很多纯工具,它们很称手,但是生的年代是理想驱动,个人软件多成了贡献,CMS类也是如此。活下来的挂广告,或者数据隐私换大数据广告,信息流吸引注意力换活跃数据,走到这步的已经在做恶了,没底线。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付费去广告或者用服务,但是solid至少会提供一个选择。反例,简书,把工具做成了社区。抖音,操作设计就是没有终止的。它们名为工具,实际上在掳掠人的注意力,其实大大减弱以及消除创造。当然他们迎合了互联网老年少年的需要,但盯得是人的弱点,导向并不好,使社会更加浮躁。4、爵士看好的对象,也就是首批应用开发服务对象,是记者类。应用上看,我们的国情,面向自媒体提供采集制作处理存储发布外网访问一条龙,会很容易突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