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创这个事情想了很久,几年以来看过众多踩着协同共建边缝的创业项目从诞生到灭亡。有的人说协同共创是个趋势,但是我思考了好几年,去考虑一个协同共建的平台,它的商业切入点在哪里,他的价值在哪里。
因为互联网发展的过于完善,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小的市场,更小的蓝海,但是却忽略了对本质逻辑的质疑,因为你如何去描述换一种逻辑去塑造的已有的东西,仅仅是一个小程序,用1-2年的时间让人们才能看懂,去猜想,其实产生的能量不大。
而预言者本身也陷入迷茫,一方面深深的感觉协同共建他妈的肯定是个趋势,不然连接还能怎么发展呢,一方面感觉无法找到商业的切入点,是否做出来就是一个没有人使用的废物?协同共建究竟是共建什么,线上的c2c,我们见证了微博、言论平台,抖音,生活分享搞怪平台,淘宝、小程序,线上交易微商城。再到微信公众号的长篇内容,这个网络世界看似什么都不缺,难道真的就是换一种逻辑就能产生变化?
最大的困惑是协同共建的类型,当时我认为纯线上没有办法找到丰富的协同共建的点,但是伴随着这几年互联网深入的领域、涉足的商业逻辑,以及对线下的影响,我发现协同共建真的有很大的塑造空间。互联网产品的基础就是富文本,顶多是个富媒体,却塑造出千万种不同的线上形态,不同的成果。当你读过可拓论你会明白,用十分简单的逻辑,确实可以实现出场景极度丰富的协同共建场景。
再一个困惑就是我曾经想不明白,我如何类比现存的互联网形态,和未来去中心化协同共建平台的差异呢?我之前总是说现存的互联网格局是一堵堵的墙壁,个人挂在上面,既不能产生复杂的连接,也不能产生进化论似的变化。然后我会拿游戏《我的世界》举例,简单的方块格子塑造的世界,跟设定好程序的游戏一样能够吸引人去玩,甚至有更持久的生命力。这还仅仅是停留在虚拟层面,你想想就能知道这个前景。
但是以上这样的论述往往不能说服任何脚踏实地的人,今天我换了一种思考的方向,其实现在互联网格局和未来协同共建格局的差异。
源于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虚拟货币单独存在没有价值,但是虚拟世界一定会产生虚拟货币,这个虚拟世界的定义是平台上必须存在二级价值交换,如果平台仅仅支持点对点,一级的价值交换,那么很可惜,这个平台的境界就在提升效率和传统逻辑上卡的喉咙死死的。如果一个平台允许多级价值交换,这个平台就会有虚拟货币,就会有生命力。互联网作为一个纯粹的连接,必然会打破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壁垒,以一种可拓的形式,将线下纳入一个完整的平台。
这是未来十年你我在青春年少时期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其实以上论调都不是一家之言。很多投资人很早就关注协同共建、很多前沿的理论家说着说着都会向这个方向靠拢。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东西的思路是什么,切入那么多次,都失败了,所以接下来的内容,是这篇文章的重心。
当我们考虑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总是免不了陷入不切实际的不安全感中,我们把事情想象的太复杂,想象的太前卫,想象的太脱离实际。其实巨大的变革总是在一般人认为没有必要,少数人觉得这东西也就这样的过程中,成长为可怕的潮流的。
我对未来协同共创产品的基本构想是:这个产品是由基本的集合构成的(这是我在可拓论里学来的概念),集合会赋予目前支持输入互联网的所有富文本形态,并支持集合与集合之间的连接,以最小化的、形态百变的原子,赋予产生连接的权利。
我理解这个世界的基本构成:交易(价值置换)、元素连接、贴近现实生活的连接逻辑。我想了很多,最终发现线上的本质就是富文本+连接。你可以做一个非常轻巧的MVP,立足于真实的、现实的生活中,以这种非常简单的可拓的产品逻辑迅速的铺满市场,从最基本的作用开始发挥。
我相信,这样一个无边界的线上所谓虚拟社会,会由于人们彼此创造价值,产生虚拟货币,这个虚拟货币就不会像享物说一样,仅仅包含物品置换的价值了,这将是人与人在提供信息、转变B2C关系,提升C2C交互的创意度的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服务、真实价值,这些线上的价值将具备很强的经济属性,将带来真正具备价值的虚拟货币的崛起。到时你们会看见一个真正的互联网,一个不仅仅是漂浮在半空中的互联网,一个不仅仅是活在愿望里的互联网。而是一个真正容许协同共建、容纳真实连接价值、可拓转化无界现实、真正鼎力支撑行行业业效率提升、科技进步的一个真正的化虚拟为现实的魔力平台。
这是我们能做到的最美妙的梦,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大的机遇,是每一个互联网人真正能证明自己眼界和真正价值的节点。